诚财视点 | 资产配置研究周报
01
近期主要市场影响因素
1.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科学设计、精准实施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提供良好货币金融环境;深化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壮大权益类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长期投资力量;加大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的股权融资支持力度;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关键枢纽作用,着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 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今年,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目前存款准备金率还有下行空间。近期,为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央行将会同证监会、科技部等部门,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同时,将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再贷款规模从目前的5000亿元扩大到8000亿元至1万亿元。
3. 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逐项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多渠道增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加快健全专门针对科技企业的支持机制。聚焦科技创新活跃、体现新质生产力方向的领域,用好“绿色通道”、未盈利企业上市等制度,稳妥实施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更精准支持优质科技企业发行上市。在即将推出的公募基金改革方案中,将进一步提高公募基金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比重。
4. 国家发改委表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将很快发布实施。此外,国家发改委将分行业出台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的具体方案,推动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扩大中高端产能供给,让供给侧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5. 财政部表示,为应对内外部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中央财政预留了充足的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在提振消费方面,新增实施两项贷款贴息政策。一项是对重点领域的个人消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减轻当期的支出压力;另一项是对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财政对经营主体贷款分类给予贴息,降低融资成本。
6. 商务部表示,将推动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将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稳步推进梯度开放。还将启动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打造一批服务贸易综合改革开放示范平台。
7. 国家统计局2月份CPI和PPI数据指出,2月份CPI环比下降0.2%,同比下降0.7%;PPI环比下降0.1%,同比下降2.2%。
简评:
受春节错月、假期和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CPI趋势回踩,PPI降幅较前值进一步收窄。从结构看,2月食品拖累CPI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是最大拖累项,其中鲜菜占一半以上、拖累幅度达0.31个百分点,主因今年2月全国天气条件、鲜菜的生长运输条件较好;受“两新”政策影响,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价格下行。PPI同比降幅收窄,PPI环比下行0.1%。其中,石油开采、有色冶炼环比上涨,化工环比持平,黑色冶炼、非金属矿、煤炭开采等均环比下行;通用设备、汽车环比下行,计算机通信电子环比持平。总的来看,供给对通胀的压制短期难以缓解,后续推动供求关系优化和价格中枢上行的系列措施值得关注。
8. 海关总署公布1-2月进出口数据,出口(美元计价)同比2.3%、前值10.7%;进口(美元计价)同比-8.4%、前值1.0%。
简评:
受到春节错位、“抢出口”透支等因素影响,1-2月出口数据大幅回落。从国别来看,1-2月对美国的出口增速大幅回落12.5个百分点至3.2%;对欧盟下降7.5个百分点至1.4%;对日本增长5.1个百分点至0.9%;对印度和东盟出口同比有所加快,分别为7.9%和5.7%;从出口产品结构来看,消费电子出口增速回升,而汽车机械、纺织服装及地产链商品出口增速明显回落。随着美国关税政策的落地,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增加可能对出口形成压制。
9.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美联储不需要急于调整利率。劳动市场稳健,整体处于平衡状态。通胀水平略高于2%的目标,但正逐步接近该目标。关于特朗普政府政策及其经济影响的不确定性仍然很高。一些近期的通胀预期调查和市场指标因关税而上升。美联储已充分准备好静待更清晰的局势。
10. 美国2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增15.1万人,预期增16万人,前值从增14.3万人修正为增12.5万人。
简评:
美国2月就业市场保持稳健增长,但失业率意外上升,展现出好坏参半的景象。分行业来看,就业增长主要集中在教育医疗(+7.3万人)、交运仓储(+1.8万人)、金融(+2.1万人)部门,建筑(+1.9万人)和制造业(+1.0万人)部门就业有所增加。同时,政府雇员增幅为近一年来最弱,联邦政府雇员数量则出现了自2022年6月以来最大幅度的下降,此前其一直是推动非农就业增长的重要因素。近期通胀数据表现出粘性,消费者支出开始放缓,如果这一趋势持续,可能会促使企业重新评估其招聘计划。这也增加了市场对美国经济可能面临滞胀的担忧。考虑到特朗普政府政策带来的高度不确定性,市场仍预期美联储今年将降息3次约75个基点,超过美联储官员12月预测的两次降息,下次降息的时点从此前预期的5月推迟到6月。
02
重点关注事件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赤字规模5.66万亿元,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简评: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整体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基调,在综合考虑国内外形势和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设定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包括扩大内需、产业升级、防范风险、深化改革、保障民生等几大核心任务。5%左右的增长目标与2024年目标持平,既体现短期稳就业、防风险的底线要求,也与“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经济总量翻番的中长期目标相衔接。
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组合,释放逆周期调节信号。财政赤字率提升至4%,为历史新高,对应赤字规模5.66万亿元;广义财政赤字率(含专项债、特别国债)达8.4%,显著高于疫情时期水平。
货币政策的基调从过去14年一直使用的“稳健”改为“适度宽松”。这一变化意味着政府将采取更为积极的货币政策来支持经济增长。在具体措施方面,报告提出将根据经济形势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确保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与经济增长和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提振消费以及民营、小微企业等的支持,并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完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等。
在稳增长方面,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置于首位,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在产业政策方面,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居于第二位,仍然是2025年重要工作目标。
在市场影响方面,虽然货币政策导向为适度宽松,但此前债市“抢跑”和汇率压力是债市短期面临的风险点,且政府债的发行节奏也将对市场资金面产生扰动。在权益市场方面,可重点关注消费、科技等受益行业
03
近期资本市场表现
(一)股票市场表现
本周(3.3-3.7),受预期调整等因素影响,市场全面回暖。其中,科创50指数上涨2.67%,创业板指上涨1.61%。从行业上来看,有色金属、国防军工和计算机等行业涨幅靠前,房地产、综合和石油石化等行业垫底。海外市场方面,恒生指数上涨5.62%,标普500指数下跌3.10%。
(二)市场资金价格表现
本周(3.3-3.7),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市场资金价格涨跌不一。从价格变化趋势来看,DR007下行5.332BP;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10.47BP为1.8002。
(三)债券市场表现
从债券市场表现来看,受10年期国债收益率波动等因素影响,中证国债指数和中证企业债指数双双下行,中证国债指数下行1.08点,中证企业债指数下行0.27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