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财视点 | 资产配置研究周报
01近期主要市场影响因素
1.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日前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更加积极财政政策的科学设计与成功实践》,透露出积极财政政策的设计思路和实施重点。文章指出,在政策目标上,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作为有机整体统筹把握,加大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力度,提高赤字率,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同时大力优化支出结构,精打细算、有保有压,在多重目标中实现动态平衡。
2. 央行发布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下一阶段要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报告有多篇专栏从不同角度体现出宏观政策思路的转变,明确指出提振消费是当前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点;对比中美日政府债务情况,中国政府债务扩张仍有可持续性;促进物价合理回升,需要推动经济供需平衡,关键在于扩大有效需求。报告还指出,要加强债券市场建设;视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复国债买卖操作。
3. 4月央行开展了1.2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由于当月有1.7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到期,因此4月央行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缩量5000亿元,为该项政策工具创立以来首次缩量。
简评:
节前,央行开展600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实现净投放5000亿元,4月央行中期流动性操作为等量续作,结束了去年10月以来央行持续注入中期流动性的操作过程。与此同时,央行连续4个月暂停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五一假期前连续3日,央行开展大额逆回购操作,合计净投放6458亿元。央行通过MLF和逆回购操作,继续向市场注入中期和短期流动性,维护五一前后市场充裕的流动性。市场预期,二季度“适时降准降息”的时机已经成熟,5月央行可能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4. 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从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完善行业考核机制、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等方面发力,引导公募基金真正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方案明确,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收费模式,全面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
简评:
此次发布的行动方案共计25条举措,无论是其覆盖的范围、涉及的产业环节、规定的条款细致程度、相关要求的力度都超乎行业此前预期。其中,公募基金收费和基金经理薪酬是市场关注重点。管理费方面,监管机构将大力推进“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的管理费收取转向浮动管理费模式;基金经理薪酬与基金业绩捆绑,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指标考核占比大幅提高,规模指标明显淡化。上述方案落地后,将进一步强化基金公司、基金从业人员、基金投资者之间的利益绑定机制,并对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5.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制造业PMI为49.0%,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非制造业PMI和综合PMI分别为50.4%和50.2%,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受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等因素影响,4月份制造业PMI有所回落,但高技术制造业等相关行业继续保持扩张,以内销为主的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总体稳定。
简评:
在前期“抢出口”告一段落、外部冲击的影响显现的背景下,4月制造业PMI出现回落。在供需方面,4月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8%和49.2%,比上月下降2.8和2.6个百分点。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4.7%,较上月下降4.3个百分点。在重点行业方面,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1.5%,明显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装备制造业、消费品行业和高耗能行业PMI分别为49.6%、49.4%和47.7%,比上月下降2.4、0.6和1.6个百分点,景气水平不同程度回落。4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4%,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非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分行业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9%,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其中,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9%,比上月上升6.4个百分点,表明随着各地工程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进度有所加快;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航空运输、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水上运输、资本市场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降至临界点以下。
6. 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4月份,按美元计,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5352亿美元,增长4,6%。其中,出口同比增长8.1%,进口同比下降0.2%。
简评:
4月出口增速超出预期,显示中国出口韧性。从出口目的地来看,对美出口4月同比为-21.0%,增速大幅下降,但仍好于预期;对东盟、印度、非洲、拉美4月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20.8%、21.7%、25.3%、17.3%,抢出口仍在持续。在出口产品结构方面,通用机械设备、船舶、集成电路等增速较高,汽车出口增速略有上行,家电家具出口增速不高,电子产品中手机可能受关税影响偏大。展望后续,随着中美贸易关系阶段性缓和,“抢出口”效应或持续至5月。
7.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我国CPI环比由上月下降0.4%转为上涨0.1%,同比下降0.1%,降幅与上月相同。核心CPI环比由平转涨,上涨0.2%;同比上涨0.5%,涨幅保持稳定。PPI环比下降0.4%,降幅与上月相同,同比下降2.7%,降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
简评:
4月CPI同比跌幅持平,PPI同比降幅走阔,PPI-CPI剪刀差走阔。4月CPI同比延续下降态势,但在食品、出行服务价格回升带动下,环比由降转涨。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高于季节性水平1.4个百分点;受国际油价下行影响,汽油价格下降10.4%,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38个百分点,是带动CPI同比下降的主要因素。受国际输入性因素影响,以及国内部分能源价格季节性下降影响,PPI环比为-0.4%,持平于3月的环比降幅。不过,随着5-7月PPI基数继续抬高,叠加关税扰动,PPI同比增速仍有一定的下行压力。
8. 美联储如期按兵不动,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4.25%-4.5%不变。FOMC声明称,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失业率上升、通胀上升的风险都已经增加。重申最近指标显示经济活动仍稳健扩张,但指出净出口波动已影响数据。美联储宣布,将继续以3月会议宣布的更慢速度缩减资产负债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美联储可以耐心,无需急于降息,特朗普的表态“根本不会影响美联储的工作”。美联储利率决议后,美股、美元、美债收益率走低,黄金小幅走高。美联储利率决议公布后,交易员继续认为美联储将在七月之前降息,仍然预期今年将有三次降息。
9. 根据美国政府公布的初步估算,第一季度经通胀调整后的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化下降0.3%,远低于过去两年约3%的平均增速。美国经济分析局的报告显示,净出口对GDP的拖累接近5个百分点,创下有纪录以来的最大负面影响。占GDP三分之二的消费者支出仅以1.8%的速度增长,为自2023年年中以来最疲弱表现。报告中唯一的亮点是企业设备支出,以年化22.5%的速度增长。
简评:
受关税的不确定性引发美国居民囤货、企业提前进口影响,净出口对一季度GDP增速形成5个百分点的拖累;政府支出减少也是拖累项;消费,尤其是耐用品消费走弱,服务消费维持稳健;企业投资,尤其是信息处理设备投资贡献增加了1个百分点以上,大体抵消了商品消费与政府支出的拖累。二季度关税影响下进口骤减、“抢进口”的拖累消失,政府开支削减或放缓,消费整体趋弱,企业投资或改善,二季度GDP大概率回归大体“正常”。
10. 美国4月份就业增长强劲,失业率保持稳定,这表明特朗普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尚未对招聘计划产生重大影响。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在前两个月的数据被下修后,4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了17.7万人,预期增13万人;失业率保持在4.2%不变。
简评:
美国4月非农数据仍相对稳定,将对美联储降息决策形成约束。4月服务业新增就业由3月的16.1万人小幅回落至15.6万人,贡献了新增就业的88.1%。其中,教育(+7万)和医疗保健业(+5.1万)、运输仓储业(+2.9万)等贡献较多。制造业(-0.1万)、其他服务(-0.1万)、联邦政府(-0.9万)是主要的负贡献。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发布后,市场仍预计美联储今年将降息近四次,目前预计今年总计降息幅度约为85个基点,而报告发布前的预期约为90个基点。
02重点关注事件
5月7日,央行、金融监管总局和证监会三部门发布一揽子金融政策稳市场稳预期。
央行发布的货币政策措施主要有三大类,共十项措施,主要包括:一是数量型政策,通过降准等措施,加大中长期流动性供给,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包括降准0.5%可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临时将汽车金融、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5%下调至0%,推动汽车消费和设备更新等。二是价格型政策,下调政策利率,降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同时调降公积金贷款利率。包括降息0.1%,即7天逆回购利率降至1.4%,LPR同步下行0.1%; PSL、再贷款利率等结构性货币工具利率下调0.25%;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5%。三是结构型政策,创设并加力实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普惠金融等领域。包括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再贷款(合计8000亿);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加大力度促内需;两项资本市场支持工具额度合并至8000亿元(3000亿增持回购再贷款+5000亿的互换便利,之后额度共用);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共担工具,鼓励科技企业融资发展。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推出8项增量政策,主要包括加快出台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系列融资制度,助力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扩大险资长期投资的试点范围;将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支持中小微和外贸企业等。
证监会方面政策主要包括全力支持中央汇金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将出台深化科创板和创业板的改革措施;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债券等。
总体来看,本次会议延续2024年9月政治局会议以来的政策思路,以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多部门政策协同发力,稳定市场。市场认为当前央行已将首要政策目标从国际收支与金融稳定切换至稳增长和促进物价合理回升,通过降准降息对冲外部冲击,维持流动性宽松以支持内需。
03近期资本市场表现
(一)股票市场表现
本周(4.28-5.9),受五一期间消费数据、央行降准等因素提振,A股整体表现较好。其中,创业板指上涨3.27%,深圳成指上涨2.29%。从行业上来看,国防军工、通信和机械设备等行业涨幅靠前,煤炭、社会服务和房地产等行业垫底。海外市场方面,恒生指数上涨1.61%,标普500指数下跌0.47%。
(二)市场资金价格表现
本周(4.28-5.9),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市场资金价格整体下行。从价格变化趋势来看,DR007下行20.80BP;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1.32BP为1.6351。
(三)债券市场表现
从债券市场表现来看,受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等因素影响,中证国债指数和中证企业债指双双反弹,中证国债指数上行1.02点,中证企业债指数上行0.82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