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力争2025年建成全球资产管理中心
5月25日,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力争到2025年,上海基本建成资产管理领域要素集聚度高、国际化水平强、生态体系较为完备的综合性、开放型资产管理中心,打造成为亚洲资产管理的重要枢纽,迈入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城市前列。
《意见》主要围绕六方面进行规划,包括完善多元化机构体系,丰富资产管理行业主体;创新资产管理产品和服务,满足投资者多样化需求;发挥金融市场基础作用,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扩大行业对外开放,提升资产管理国际化水平;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培育,厚植资产管理人才沃土;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优化资产管理发展环境。
在机构建设方面,《意见》提出,上海将积极引入银行理财、保险资产管理、金融资产投资等机构及其专业子公司,支持证券、基金、信托、期货等机构及其专业子公司落户,吸引私人银行、家族信托、基金销售等资产管理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率先在上海独资、合资设立证券、基金、养老金管理等机构,合资设立理财公司。
产品创新方面,《意见》表示,上海要丰富固定收益产品种类,加大权益类产品发行力度,包括推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产品,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联动。制定专项政策支持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打造全国基础设施REITs产品发行交易首选地。丰富商品类基金产品,提升重要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加强管理人中管理人(MOM)、基金中基金(FOF)等产品研发。完善家族信托产品服务标准。推动扩大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机构和产品范围,创新养老保险、养老信托等养老金融产品。
此外,《意见》明确,将推动参与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的外资机构管理境内人民币基金,鼓励符合条件的内资机构参与QFLP试点。推进QFLP试点机构开展境内非上市公司股权、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和夹层基金、特殊资产、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等投资。探索推动外资资产管理机构用一个主体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等业务。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政策分析师何飞认为,《通知》出台意义重大,对于上海加快建设全球资管中心、更好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具有重要助力作用。未来,加快建设上海资管中心建设,需要重点聚焦以下方面:一是提升金融科技赋能资管中心建设能力,加快推动“金融科技+资管中心”生态圈建设。二是以资管中心建设为核心引领促进金融要素市场高水平发展,同时不断提升要素市场基础设施服务保障功能。三是进一步厚植人才优势,把资管人才培养建设放在更高的位置,特别是要加快复合型、国际化、高水平资管人才培养。四是在细分领域形成资管领域的“上海样本特色”,为国内其他城市的资管业发展提供有益经验。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许予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