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聊客听 | 家族信托——一位母亲为现代企业家留下的财富传承思考
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在众多为人父母者的心中,如何为孩子提供长远而稳定的保障,是他们一生中关切的核心问题之一。
香港有位带给观众无数欢笑的艺人正是这样一位充满智慧的母亲,她留给女儿的不是巨额财富的简单赠予,而是一份价值六千万港元的信托计划。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在这场跨越时空的财富传承中,折射出了哪些传承启示。
01
母爱的多重维度
2007年,人称“肥姐”的著名艺人在确诊癌症时,担忧仅仅20岁的女儿,既没有亲人依靠,也没有独自打理巨额财富的能力。因而,她在离世前设立了一个具备多重特色的家族信托基金,力求保障女儿的未来生活,并激励其实现自我成长与发展。
1设立“监察天团”
这份信托契约较引人注目的是“监察人制度”的设置。为了更好地照顾女儿并监督好受托人,“肥姐”指定前夫与自己信赖的朋友担任信托保护人(监察人)。这种安排通过委托人-受托人-监察人的三角制衡关系,为信托财产的保护和信托目的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将母亲对女儿的牵挂转化为了可操作的制度保障。
2设定“阶段式”分配条款
在具体条款设计中,“肥姐”作为信托的委托人,将女儿设定为信托受益人,采用了“固定分配+条件分配”的财产分配模式。首先,女儿每个月可以从信托资产中领取两万港币作为“生活费”,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其次,“肥姐”设立了条件分配条款,当女儿披上婚纱时,即可领取一定金额;更为关键的是,在35周岁女儿才可真正掌握“财富的权杖”,灵活支取所有遗产,避免了一次性拥有大额财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3设置反挥霍“防火墙”
此外,这份家族信托中还存在着“禁止信托受益权转让”“特定情况有权暂停对受益人的分配”等规定。不仅可以避免年纪较小的受益人因不当行为导致的遗产被挥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财产因婚姻、债务等被挪用的风险。即使受益人“遇人不淑”,也能帮其筑起财富的“防火墙”。
02
信托下的代际成长
受益人的成长历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家族信托的制度优势。在信托存续期间,她因挥霍无度经历了经济拮据的考验,最困顿时期账户仅剩26港元,但凭借家族信托每月支付生活费等多重支持,受益人最终找到了人生方向,在音乐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
因此,对于有意设立家族信托的家庭而言,“肥姐”的家族信托或许值得我们参考——
一是财富传承应尽早规划,财富的平稳过渡需有充足的时间。“肥姐”在确诊癌症初期即着手信托规划,为法律文件的完善留出充足时间,这种未雨绸缪的智慧,或可避免因突发状况导致的传承难题;
二是传承设计需因人而异,个性化条款设计是信托的关键。“肥姐”在深入分析女儿的性格特质、职业规划后,为其量身定制了阶段性支付方案,这种“量体裁衣”的传承方案,有望契合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家庭成员的传承需求;
三是寻求专业帮助,专业机构的介入可为传承注入持续动能。专业的信托团队不仅可依据家庭情况设计个性化信托条款,还可为家庭提供财产规划、资产配置等专业服务。
综上,“肥姐”通过家族信托给予女儿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与期望。当其女儿在颁奖典礼上哽咽感谢母亲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明星母女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财富、成长与爱的制度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