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守消保 | 全民反诈在行动,识骗防骗,守护你我财产安全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以下简称“电诈”)呈高发态势,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受害群体遍布各年龄层与职业领域,覆盖范围日渐广泛,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威胁。为切实增强公众的防骗意识,提升识骗能力,我们呼吁全社会积极参与“全民反诈”行动,共同构筑防范电诈的坚固防线。
电诈“危害链”,个人到社会的连锁冲击
侵害群众财产安全
电诈犯罪分子通过虚假信息、伪造身份等手段,诱骗受害者转账汇款,致使受害者蒙受重大经济损失,甚至倾家荡产。
✦影响家庭幸福
许多受害者因被骗后承受巨大心理压力,甚至引发家庭矛盾和个人悲剧。
✦危害社会稳定
电诈不仅损害个人利益,还扰乱金融秩序,破坏社会诚信体系,增加社会治理成本。
✦助长黑色产业链
电诈往往与洗钱、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等犯罪活动结合,形成完整的犯罪生态链。
拆解常见电诈套路,掌握防范要点指南
✦(一)冒充公检法诈骗
手法:骗子伪装成警察、检察官等,以“涉案调查”为由要求受害人转账至“安全账户”。
防范: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要求转账,更没有“安全账户”,接到此类电话应第一时间报警核实。
✦(二)刷单诈骗
手法:以“高薪兼职”“轻松赚钱”为诱饵,诱骗受害者垫资刷单,最终卷款跑路。
防范:任何要求先垫钱的“兼职”都是骗局,切勿轻信。
✦(三)冒充熟人或领导诈骗
手法:伪造社交账号或来电,冒充亲友、领导借钱或要求转账。
防范:遇到可疑情况,务必通过其他方式(如见面、视频)核实身份。
✦(四)虚假投资理财诈骗
手法:以“高回报”“稳赚不赔”为噱头,诱导受害者在虚假平台投资,最终无法提现。
防范:投资理财请选择正规机构,谨防“天上掉馅饼”。
✦(五)网络贷款诈骗
手法:以“低息贷款”为幌子,骗取手续费、保证金等。
防范:正规贷款不会提前收费,务必通过银行或合法金融机构办理。
牢记五项原则,提升防骗“免疫力”
不轻信陌生来电和信息:对自称“客服”“公检法”“领导”等身份的电话保持警惕。
不透露个人信息: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绝不轻易提供。
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诈骗链接可能伪装成“中奖”“罚款”等通知,点开即中招。
转账前再三核实:大额转账前务必通过官方渠道确认对方身份。
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该APP可智能识别诈骗电话、短信,并提供防范知识。
全民反诈在行动,构筑反诈共同体
防范电诈不仅是个人的事,更是全社会的责任。广大群众要主动学习反诈知识,并将之传递给家人朋友;企业单位要加强员工培训,防止财务诈骗;学校要开展反诈教育,增强学生防骗意识;媒体要广泛宣传典型案例,提高社会警觉性。
谨记:防范电诈,关键在于“不贪心、不轻信、不转账”。如遇可疑情况,请立即拨打110或反诈专线96110咨询举报!
结语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筑牢反诈防火墙,守好“钱袋子”,共建平安社会!
供稿人:财富管理部 李娟 王晶